[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文学院
(一)学院概览
文学院前身为中文系,创建于1971年,2009年11月,更名为文学院。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5个专业。201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并成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2018年,地方语言文学被评为省级特色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级精品课程7门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博士30人、在读博士5人,省校级教学名师2人,特聘教授3人、双师型教师8人、青年博士人才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院拥有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文学院、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经过近50年的教学耕耘,文学院的毕业生已遍布国家各地,杰出毕业生有我国著名作家韩乃寅等。科研方面,2016至今,文学院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一般人文科研项目4项,国家语委14项,省级课题49项,厅局级项目35项,获得项目资金700余万元。近四年教师出版专著34部;发表论文90篇,其中A类期刊1篇,B类期刊3篇,C类期刊3篇,D类期刊83篇;获得各种奖项33项。
(三)学生培养
学院从创建之初,始终致力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先后成立了“乃寅写作班”和“网络文学创作班”,乃寅写作班已有9名学生出版9部长篇小说,7名学生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网络文学创作班6名同学在阅文、起点、当读文学等重要平台更新作品。有16年历史的“香雪海”话剧社致力于解读经典、传承文化,已发展成为精品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展了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青春讲台、专业知识辩论赛、汉字书写大赛、DV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新闻摄影大赛、秘书学“爱领袖”社团职业大赛等第二课堂和团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院的团学活动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融思想性、专业性、教育性于一体,创造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大赛、“青春翱翔杯”五四火炬接力赛、考研考公务员经验交流会、“青春的足迹”北山拉练比赛、党团知识竞赛、“十星大学生”颁奖典礼、三笔字大赛等多个有特色的团学活动品牌。同时,打造更多自主设计、月月行动、班班参与、有影响力的线下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学院网址:http://wxy.mdjnu.cn/
文学院副院长:吴媛媛
E-mail:wxyky@125.com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文学批评学、写作等。
二、专业特色
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竞争力,基础知识扎实,服务领域宽广,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立动态的课程更新机制;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实现课程开出与社会需求的“无缝隙”对接。强化了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积极为学生搭建课外训练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学科体系,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北大荒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研究。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语文教师,其它教育机构中小学语文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咨询教师:高杨
Tel:13810551137
E-mail:gaoyang20012626@163.com
汉语言专业:
一、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实训、写作、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汉语方言学、汉语史、汉语语法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二、专业特色
汉语言专业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一个基础、三个能力”的培养优势与特色,即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普通话能力、语言文字调查研究能力、语言文字编校能力。汉语言专业注重夯实学生汉语言文字理论基础,为学生深造和从业打下坚实基础;该专业有国家级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4名,能够充分利用普通话培训、测试和宣传推广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方音辨正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面向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能够利用语言田野调查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调查研究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研究能力;充分利用牡丹江师范学院作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对汉语言文字的人文情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规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语言文字编校等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语言文字相关工作。
汉语言专业咨询教师:张颖
Tel:13945382527
E-mail:mdjzy2000@163.com
秘书学专业:
一、主要课程
应用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现代社交礼仪、中国秘书史、文书档案学、秘书职业形象塑造、秘书实用口才、秘书心理学、秘书从业技能训练等
二、专业特色
既重视语言文学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又强化对文秘和管理知识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依照能力目标科学合理配置课程,强化学生“三动”能力(动手、动口和动脑)和“三办”技能(办文、办会、办事),体现“宽基础、强技能、多适应、高素质”的特色,以适应就业需要;通过秘书职业技能实训以及秘书实务、公关实务锻炼学生的秘书业务能力,并通过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积极拓展实习实训渠道,从而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实践平台,逐步设立秘书就业从业能力标准化,设置相应的规格和完成标准,实现就业能力从业能力的培养;根据秘书学专业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考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地方、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秘书、管理、公关、宣传等工作的秘书专业人才。
秘书学专业咨询教师:冯岩
Tel:13945327637
E-mail:qinlu66@163.com
广播电视学专业:
一、主要课程
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媒介法规与伦理道德、电视摄像、媒介经营与管理、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采访、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节目类型与策划、广播节目策划与制作、融合新闻学、视听语言、新媒体研究。
二、专业特色
为满足新媒体时代视听媒体发展及广播电视融媒发展的行业人才需求,本专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应用特色,设有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两个教学研究方向,配备专业演播室、录音室和编辑室,建立了学生融媒体实训中心。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基础上,强训学生的广播电视基本技能及融媒视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成为适应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广泛视听媒体需求的视听融媒创新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机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新媒体机构从事新闻策划采访、视听图文编辑、播音主持、视听产品制作传播、视听产品运营等工作等。
广播电视学专咨询教师:宋明华
Tel:18845381517
E-mail:songminghua_70@163.com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一、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实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合英语、英语口语与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实训等。
二、专业特色
突出“双语双文化”,注重汉语和外语能力的培养,注重中国文化知识的熏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突出实际工作能力训练,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实训、普通话训练等专业技能课程;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不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等有实用价值的证书。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可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咨询教师:金洪臣
Tel:13763608119
E-mail:jinhongchen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