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院部简介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下设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5种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3个,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和网络化与智能控制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拥有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博士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领域。近五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导联合基金项目、国际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3项,获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

学院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博士生导师8人,正高职23人,副高职35人。拥有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省领军人才梯队、省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省教学名师、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省青年教学能手等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业介绍

▲ 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自动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和石油石化相关的过程控制、智能控制等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开发与服务、生产运行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后续发展潜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所在领域(单位)中高级技术(管理)骨干。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熟知并遵守自动化专业工程规范及其专业操守;以法律、安全、伦理、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视角管理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2)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自动化与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自动化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胜任团队的领导或成员角色,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对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有能力持续学习与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成为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中高级技术(管理)骨干。

(4)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与控制工程相关的国际规则、惯例,能够使用创新性思维,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鉴定、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与控制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大学物理、C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智能仪表、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科研院所、大型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学及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特色:自动化专业目前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该团队被评为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省领军人才梯队,具有国家优青,控制领域杰出女科学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学能手等人才。本专业教授和副教授占78.6%、博士生导师占14.3%,其中6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2%的教师具有海外名校留学访学经历;在石油石化传统特色研究基础上,形成了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油气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等3个稳定特色研究方向,并始终保持研究方向和水平处于国际前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胜任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系统运行、实验分析、工程管理等工作岗位,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锻炼,期望能成长为生产岗位的技术管理者或科研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并达到:

(1)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熟知并遵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规范及其专业操守;以法律、安全、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视角管理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2)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以及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胜任团队的领导或成员角色,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对电气工程系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有能力持续学习与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成为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骨干。

(4)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国际规则、惯例,能够使用创新性思维,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鉴定、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C程序设计、电路基础、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部分、电器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网公司、电器制造、电气经管、电力院校及其相关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优秀,被评为为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该专业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模范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工程、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工程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开发、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职业能力在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五点: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熟知并遵守职业规范;以法律、安全、伦理、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视角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2)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以及测控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基础知识;

(3)具备组织和实施测控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测控系统的设计及制造以及行业内各类技术管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使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开发设计和解决与测控系统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外语、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系统原理、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光学、传感器原理、测控仪器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科技创新实践等。

特色培养:本专业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和精密仪器为基础,学生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系统专业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为我校“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提供学科支撑,为我校教育部联合共建“东北石油大学瑞萨电子嵌入式MCU联合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网络化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和“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优秀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提供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撑。本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中10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64%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本专业1994年开始招生,多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与智能仪器系统技术,流体测量、声学测量与高精度激光测量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应用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测试计量管理部门、测控仪器及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和高校从事与测控仪器系统有关的设计与开发、科学研究、运行维护及教学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基础知识、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通信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通信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通信领域专业知识,使用现代工具和工程技能,发现并解决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根据国内外环境、行业特色、前沿技术和社会发展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安全、法律和经济等因素,产生创新成果,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对部分或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和决策;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融合的团队中胜任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服务国家与社会;

(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C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硬件基础、信息论基础、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数据与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科研机构、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等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及在通信企业中从事系统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等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特色:通信工程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该专业教师团队优秀,高级职称教师71%,博士64%,拥有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拥有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高水平实验平台。利用植根大庆油田的优势,在数据通信、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等方向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将科研融入教学,与多个企业联合承担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产学研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尤其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锻炼,期望能成长为生产岗位的技术管理者或科研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并达到:

(1)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熟知并遵守电气工程规范及其专业操守;以法律、安全、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视角管理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2)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以及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胜任团队的领导或成员角色,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对电气工程系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有能力持续学习与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成为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骨干。

(4)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国际规则、惯例,能够使用创新性思维,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鉴定、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与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和电网智能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主干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学、控制理论、智能电网新生研讨课、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电网公司、能源电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电网、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主动布局的新工科建设专业,符合学校”壮新”定位。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共荣共生,资源共享,小班授课。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