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一、书记、院长寄语

书记:刘峰  教授    院长:任建民  教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是培养石油化工等能源领域过程装备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根据石化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运行维护、安全管理这一产业链需求,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开设5个本科专业。目前,已培养出数万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成为石化行业管理和技术骨干。

咨询电话:024-56865042

网站:http://jixiexy.lnpu.edu.cn

三、学科实力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具有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20余项,累计科研进款1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EI收录1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

四、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111人。其中,教授16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38;博士学位教师46人、硕士学位教师57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33人;11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兼职教授8人

五、特色优势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学校石油化工特色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紧紧围绕石油化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使用及安全维护这一产业链需求,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同时构建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对接。

六、专业培养

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专业采取“3+1”联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具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过程工业领域从事过程装备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石化设备工程设计实训、石化设备制造过程实训、石化设备生产运行实训、石化设备检验维修实训等。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具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石化过程工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过程工业装备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综合实验实训等。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机械行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生产运营、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床数控技术、化工容器设计等。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为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和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分焊接和无损检测两个培养方向,开展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和无损检测资格证培训取证工作深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材料成型技术(焊接、无损检测方向)为基础、以控制理论技术为支撑,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领域从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焊接工艺设计及制造、焊接材料及设备的研发、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焊接方向: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焊接冶金金属焊接性、焊接方法及工艺、焊接结构、弧焊电源、焊接综合实训等。

无损检测方向: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电磁检测、红外与声发射检测、渗透与磁粉检测、无损检测综合实训等。

5、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和理化检验工程师资格证培训取证为特色,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石化设备及其它机械行业,培养掌握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组织及理化性能分析、腐蚀与防护等理论和技能,能够在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材料质量检验、金属材料腐蚀防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学、物理化学、材料分析技术、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力学性能、金相分析、化学分析、光谱分析、金属腐蚀学、腐蚀防护及测试技术等。

6、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专业依托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石油化工过程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省级教学平台,以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工程、计算机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主体构建课程体系,面向机械行业及石油石化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强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训练,以适应社会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

2)培养目标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的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适应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机电液控制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综合实训等。  

七、国际交流

机械工程学院与国外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广泛的学术和人才交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和学习,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2015年学院成功承办了“2015年国际结构完整性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学校的国内外声誉。

八、实验室建设

学院拥有辽宁省“石油化工承压系统安全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承压设备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石油化工装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化工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焊接成型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拥有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省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设备1500台套,总价值3100元。

九、就业情况

1、就业行业

石油行业、石化行业、核工业、装备制造业等。

2、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等下属各企业。

3、深造院校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等。

4、就业数据

机械工程学院2019届共有本科生578人,读研80人(占13.84%),就业493人(占85.29%),其他5人(占0.87%),总就业率99.13%。

十、知名校友

1)张延丰:1983届,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工。

2)禹晓伟:1983届,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

3)刘春波:1984届,中石化福建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

4)李若平:1985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维稳信访办公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5)赵岩:1986届,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6)李京辉:1986届,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级高工。

7)李多民:1991届,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授。

8)张显程:2000届,华东理工大学航空发动机寿命预测联合创新中心主任,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9)蔺永诚:2000届,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冶金机械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10)黄永宪:2002届,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