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体育科学学院及专业简介
体育科学学院简介
体育科学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康复三个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一个专业方向。体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89年建立的鞍山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开始招收二年制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目的是为辽宁省中小学校培养体育师资。1993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改名为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从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1999年国家开始大学教育扩招,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开始招收非师范教育学生,2001年批准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2007年批准招收体育健康设计与指导方向;2011年批准招收休闲体育方向。2012年成立二级学院,改名为体育科学学院。2014年批准招收运动康复专业。
体育科学学院师资力量较强,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9人,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2人。2002年9月以来,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被东北师大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近些年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省科研项目等三十余项,多项成果荣获省教学成果奖、省自然科学成果奖等奖励,现已发表或出版多篇学术论文及专著,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数次。
近些年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在体育训练与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省内、国内的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受到了辽宁省内各同行院校的赞誉。2015年我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获得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资运动会的机会,是我院参加全国重大比赛零的突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女子接力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突出办学特色发展,2015年以来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思考专业的应用型发展,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先后建立了30多家的校外实践教学就业基地,与鞍山市体育局签订了“鞍山市体育产业研究所”、“鞍山市体育项目裁判员培训基地”、“鞍山市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体育科学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50余人,每年有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优秀校友中有多人已博士毕业,有的担任了博士生导师,在高校中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有数十名校友担任学校的校长与副校长的职务。还有多名自主创业,成为知名企业家的优秀校友。
体育科学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条件,拥有设备完善的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近2000平方米的球类馆,400平方米的体操馆,200平方米的武术馆,30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和设备完善的综合性健身训练房,高水平的球类馆曾接待过国际比赛和省、市级的比赛。
体育科学学院办学特色
1、夯实基础教学环节,培养合格人才
学校中基本教学环节是教学的根本。在高校扩招的浪潮席卷中国高校之后,学生的就业水平是衡量高校的硬指标。从教学的基础环节入手,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广泛、技能扎实、素质优良,让学生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立足于社会,这是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核心观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等等,都进行了研究和实施。我们的学生近两年的就业情况较理想,都能够胜任基本的体育教学、训练、经营等工作的需要。
2、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我们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几种类型。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学校教育实习基地、社会体育专业现在的顶岗实习类型的俱乐部(学生带薪实习)、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共建的实践基地,即共同培养学生为企业所用型的(如与同心人拓展训练中心共建的实践基地)、就业实践基地(如每年我们都有一些学生到宏远体育学校工作)等几种。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也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只要学生想在体育行业有所作为,都有大有作为的机遇。
3、加强体育竞赛训练的水平,提高在辽宁省体育专业的影响度
近些年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在体育训练与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辽宁省内各同行院校的赞誉。2015年我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获得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资运动会的机会,是我院参加全国重大比赛零的突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女子接力项目的第三名的好成绩。
体育教育(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群众体育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教育学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从事中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获得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获得指导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组织运动竞赛的能力;获得体育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允许修业年限3-6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专业)
为了适应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我校于1999年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2003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2012年,社会体育专业更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本专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要求,充分整合我院优势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社会体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获得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获得体育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规格
(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允许修业年限3-6年,学分:169学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康复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在社会康复机构、疗养院、运动训练基地、健身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运动康复防治、运动伤病防护、健康服务等工作的初步治疗和咨询指导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运动康复的基本方法和治疗技术,具备健康服务能力、运动康复指导能力和初步治疗技能。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允许修业年限3-6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