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经济学院
一、学院全称
经济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二、学院简介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大学的经济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18年南京时期的国立暨南大学就开设商科。1927年上海真如时期的暨南,经济学科已颇具规模。1958年暨大在广州重建,即恢复经济学系。1980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成立,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最早的经济学院之一。经过百年积淀和暨大复办四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如今经济学院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良、社会影响广泛,国际化日益凸显,学科排名在国内位居前列。
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税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等6个教学系所,6个本科专业;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研究与咨询机构;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3人,教学科研人员146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 64人,45岁及以下77人,具有博士学位130人,最高学位境外获得人数(海归或境外籍)有25人。教师中有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及国家高端外专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名,珠江学者6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名,省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20余人。近年学院柔性引进耶鲁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的学者19人,其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人。另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费因•基德兰德受聘为名誉教授。
目前学院在校学生3839人,其中,本科生2039人,研究生1649人,包括博士生151人、硕士生1362人,各层次港澳台侨及留学生1000多人。已形成以本科生培养为基础,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格局。
三、专业介绍
目前,学院共有经济学、金融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和税收学等6个专业。
经济学专业本专业依托于广东省“理论经济学重点学科”和“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两个一级重点学科,深厚的理论底蕴成为经济管理英才教育的独特优势,通过实行以博雅理念培育投资专才的教学实践,侧重于培养系统掌握投资经济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对各类投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能力,适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投资预测与决策、项目策划与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证券投资学、房地产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预算学、项目策划与投资分析、国际投资学、企业资产评估、财务管理、资产定价等。
本专业教学团队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2%,45岁以下教师占65%,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珠江学者4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2名。近年来本团队教师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多位教师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访学或进修。教学开展以教育部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获得)、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获得)为重要平台。经济学系与百年暨南共历沧桑,系史悠长,桃李芬芳,以本专业2018届内招毕业生为例,考研率(含出国读研)达到50%,就业率达到98%,就业去向集中在金融领域、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
金融学专业金融学系的前身是1925年秋成立于上海真如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的国际金融专业之一。1981年成立金融学系,并于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始接收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科研人员。金融学专业于2000和2003年两度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又被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11年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金融系所属的金融研究所于2005年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分别于2003年、2006年、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007年金融学被评为金融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以及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2018年,暨南大学金融学专业在全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485所高校中排名第12位,位居华南地区首位。
本专业的主要特色是:①大口径、宽基础;②突出资本市场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服务于地方建设,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金融计量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西方金融理论、中央银行学、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风险投资、金融会计与财务分析等。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31人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占比74%。现有专职教师中,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部级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以上培养对象2人、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3人、暨南大学“师德标兵”3人。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教育背景雄厚,既有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勘萨斯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日本神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三世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的青年博士,也有毕业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暨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资深教授,且均有海外知名大学的进修背景。
本专业历年来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发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广州证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嘉实基金、鹏华基金、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四川信托有限公司、香港讯汇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为学生实习、项目合作、实践教学等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辅助与支持。本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为95%左右,毕业生去向广泛,除境外升学外,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银行、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大型企业,用人单位评价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具备处理国际经贸业务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际投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务沟通、跨国企业管理等。
暨南大学早在1925年就设立了国外贸易专业,是全国百年老校中最早设立此类专业的学校之一。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后即设有对外贸易本科专业,1985年开设国际经济专业,1995年增设国际商务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要求,国际经济和国际商务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的称号。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设立博士点,是广东省最早拥有国际贸易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单位。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8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目前已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生产网络与价值链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
秉承暨南大学务实创新的办学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始终坚持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基本办学方向。针对专业特点,依托暨南大学的侨校优势,不断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强调课程体系国际接轨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注重跨文化沟通技巧训练。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为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国际化环境。
经济统计学专业本专业点拥有一套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同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统计学科整体实力名列全国高校第8位。本专业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经济统计为应用主体,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突出培养学生在社会经济管理方面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分析能力和在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风险管理与精算分析能力。本专业优势在于文理交融、优势互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秀和科研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多名老师获得各类优秀教师奖励,如南粤优秀教师奖1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奖1人,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师奖1人。
随着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及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均极度重视利用各类数据及其分析结论进行科学决策,现代金融和社会保障行业更是以风险管理和精算分析工作为发展基础。本专业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为依托,紧扣世界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立志于高质量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经济统计、统计精算及数据分析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近年来,毕业学生或保送和考试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赴欧美澳等国及境外发达地区留学深造,或进入政府部门、金融行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就业,从事统计管理、数据搜集、数据开发与分析等工作,成为各行业的统计管理和数据分析精英,发展和就业前景广阔。
财政学专业财政学专业是经济学门类中历史较长、发展比较成熟的专业之一。暨南大学财政学专业依托于本校实力雄厚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长期的本科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重视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强调培养学生财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暨南大学“侨校+名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财政学专业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港澳台地区财税制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目前本专业拥有“南粤优秀教师”1人、校内教学名师2人。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12—2013年度对全国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评估,暨南大学财政学专业名列全国第19位。
财政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中国税制、公共预算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社会保障学、财政史、国有资产管理、财税英语、中国财税改革、税收经济学、政府会计、税务管理、综合财税模拟实验、纳税检查、港澳台税制、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税务会计、审计学、中级财务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在各级财政税务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工作;在国内外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等单位从事财务、税务等经济管理类岗位的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专业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从事税务代理、税收筹划、咨询服务类工作。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当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而且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学专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税收学专业税收学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设立的专业,已于2015年开始招生,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前景。本专业依托于“广东省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具有理论和实务并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系统的税收学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税收学基础理论、宏观税收政策分析及微观税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税收学、中国税制Ⅰ、中国税制Ⅱ、国际税收、税务管理、税收筹划、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纳税检查、港澳台税制、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综合财税模拟实验和税务代理实务等。本专业着力培养适合国家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财务部门税务管理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内外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3%,45岁以下教师占57%。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校内教学名师2人。
四、教学培养
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有金融学、经济学(投资经济)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3个省级名牌专业;有金融学、经济统计学2个广东省重点专业;有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公司金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14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有“暨南大学-友邦(香港)金融理财实践教学基地”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1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经济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有“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学”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2位教师分别在第一、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4项;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等20人次。
“十二五”以来,有30余人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50多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土耳其、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墨西哥、南非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或交流;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境外学者来院访问和学术交流;成功举办2014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20余次,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4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院重点打造2个国际学术会议平台:“改革、转型与增长国际论坛”与“亚洲区域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会议”。“改革、转型与增长国际论坛”由我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科文纽斯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贝尔格莱德政治研究所亚欧四国五校(所)共同发起设立,“亚洲区域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会议”由我院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泰国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
五、科研实力
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级课题5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获批省部级项目246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300余项。
学院教师在American Ecomomic Review、Science和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获得突破,在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 Sinic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经济研究》19篇;在一般的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基地;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合作创新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重点提升平台,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平台。
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0项;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1项。
六、就业、继续深造前景
学院毕业生就业门路广阔,社会需求强劲。平均毕业生供需比例在1:2左右,近几年年各专业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境内外升学、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国家机关等。
七、名师寄语
在中国,有110多年历史的大学不多,暨南大学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的大学中,经济学科有一百年历史的不多,暨南大学的经济学科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大学的经济学科中,设立经济学院有三十八年的不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是其中之一。百年学科期待你的到来。
——学院院长,刘少波教授
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
——南粤优秀教师,王兵教授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鲜衣华盖之辈,还是引车贩浆之流,都面临经济学原理的残酷作用。顺则昌,逆则衰。来吧, 一起走进经济学,开启未来的美好生活。
——学院副院长,刘金山教授
今天你因考入暨大百年商科而骄傲,明天暨大商科因你加盟而光荣,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学院副院长,蒋海教授
八、校友风采
学院共培养了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校友分布在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杰出校友,包括澳门著名实业家、暨大董事会副董事长、暨大校友总会会长马有恒,现任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原副行长张衢、里约奥运两块金牌获得者陈艾森、“亚洲第一飞人”苏炳添等。
1968年经济系毕业生马有恒
马有恒,澳门著名实业家、暨大董事会副董事长、暨大校友总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之子,196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现任政协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建兴龙(澳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康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商会副会长,湖北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湖北联谊会副理事长。
1989年经济学院毕业生刘桂平
刘桂平,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198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1989年5月参加工作,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1994至2014年期间,他先后在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福建分行、上海分行担任要职。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刘桂平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6年6月,任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1996年毕业生周亮
周亮, 199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起,先后在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国务院体改办、海南省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中央纪委等单位工作。曾担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中央纪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部长(副部长级)。 2017年11月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现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中国金融工会副主席。
2016年国际贸易毕业生苏炳添
“亚洲第一飞人”苏炳添,2016年暨南大学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毕业。 2015年,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7年,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百米赛以10秒09夺冠,成为第一个在钻石联赛百米大战中夺冠的中国人。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及队友以38秒78夺得冠军,并刷新全国纪录和亚运会纪录;2018年他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2018年4月,苏炳添被聘任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九、学院网站
十、学院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ec_j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