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机械类
我校机械类专业按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培养专业为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机械设计、加工制造及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矿山机械学科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本专业目前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8人,实验师1人,师资博士后1人。本专业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群(包括全部4个博士点和4个硕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依托,按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本着少招生、精培养的原则,为各行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管理提供高素质人才。本专业有一个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矿山机械工程与材料”部级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在国内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工才培养基地。在本科教育方面,本专业采取“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覆盖所有学生。本专业与美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国的多所大学有合作办学协议,优秀的学生可以短期或长期到那些大学交流学习。本专业的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本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就业深造:
毕业生可以到各行业的机械工程相关岗位就业,毕业后能在工业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创新型人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继续深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于名列前茅(10~15%)的优秀毕业生,还可以免试推荐到本校或其它国家重点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相关专业去深造。2019年的本专业本科生升学率为55%,就业率为98.87%。
机器人工程专业
Robot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向宽厚,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系统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机器人机构、传感、控制与智能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可从事与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课程设置:
在数学、物理、外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力学、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综合能力训练。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器人学、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人机构与结构设计、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培养特色:
本专业是我校承担的国家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的孵化专业,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培育专业之一。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高级实验师1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除专任教师外,还有来自控制、机械、计算机等学科的教授承担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培养特色。本专业以矿山特种机器人为对象,依托院士领衔的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矿山机器人研究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与知名机器人研发企业签订有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面施行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全覆盖,积极引导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加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国外高校建立有短期交流、2+2、3+1、3+2、4+2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就业深造:
在我国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已成为我国异军突起的新工科明星专业,人才缺口和上升空间巨大。据工信部统计,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超过500万,就业前景光明。本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跨多学科的新兴专业,读研、出国等深造途径众多。每年有约20%的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博生)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