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石油学院

石油学院依托北京校本部的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组建而成。地球科学学院和地球物理与信息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钻采系。石油学院目前拥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以及本科专业2个。石油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石油学院将秉承北京校本部的传统优势,践行校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同国内外著名大学、地方政府以及石油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将学院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石油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学院。

一、资源勘查工程

专家谈专业(王贵文教授)

矿产资源包括固体矿产、石油与天然气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勘查工程主要是应用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我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油气资源勘查为特色。油气资源勘查是石油工业的龙头。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95年曾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国家级“油气勘探与开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具有强大的学科及科研支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本专业是我校优势石油主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作为石油地质工程师必须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造岩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层学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石油地质学、油气田勘探、油矿地质学、测井原理与解释、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

专业特色

以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查为特色,为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开设有创新计划实验班,具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群、国家级优质实践教学平台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可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主要面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

二、石油工程

专家谈专业(樊洪海教授,油气井工程系)

石油工程专业是由原本科专业目录中的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三个专业整合而来的,所以石油工程专业所学习和研究的也主要是这三个方向:1.钻井工程,又称油气井工程,主要利用石油机械设备和技术,将地层钻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园柱形孔眼(即“井”),其目的是确切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正确判断储油构造,并利用“井”来开采油气;2.采油工程,又称油气田开发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开采)目标通过油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中如何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3.油藏工程,主要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石油工程专业是我校1990年开始招生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由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支撑,是学校重点石油主干专业,目前主要有三个专业方向(即“课程模块”),分别为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海洋石油工程方向。2007年成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整体上已达到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石油工程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石油工程的工程设计、生产施工、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生产技术难题,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油田化学工程、渗流力学、钻井工程、完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提高采收率基础、综合录井技术、石油工程新技术。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自2003年至今,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且85%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了急需人才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国有大中型企业。

三、软件工程

专家谈专业 (李国和教授,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

软件工程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从计算机学科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它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软件为核心,涵盖软件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运维的理论和技术。现代信息建设中,互联网是基础设施,云计算是解决方案,大数据利用是目标,而软件是实现手段。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以“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合作办学”为指导,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强调专业外语教学,以大数据为专业培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先进经验引入课堂,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从企业见习、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践,到项目研发实训、企业实践,体现人才培养从现场认知、知识消化、技能提升、经验积累的全过程。

我们采用开放式办学理念,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邀请富有软件研发经验的企业老师兼课,并建立校内外专业导师制度,辅导学生学习。我们与北京校区师资充分共享,与北京校区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系共同发展,互派本科学生交流,两校区执行统一的保研政策。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计算技术,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

专业特色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训练、全面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和软件工程意识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软件工程专业迎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需求。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系统的研发、运维工作,除了在信息企业就业外,还可在石油石化、金融证券、政府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化工作,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家谈专业 (李国和教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计算技术、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又熟悉应用领域的数据科学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我国对大数据科学人才的迫切需求。

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学等相关专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博士点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校区拥有优秀教学团队和相关教学实验室,并与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华为等公司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校区具有强大的学科及科研支撑,包括“石油数据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油气数据工程实验室”“油气大数据综合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

专业培养目标

以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为基础,系统掌握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大数据应用与开发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独立从事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

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矩阵论、概率论、数理统计、优化理论、离散数学等)、程序设计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科学、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数据质量与优化、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

专业特色

以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校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课程设置上“着重基础、提高技能、联系实际、增强应用”,通过学科实验室、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具有油气应用特色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可从事大数据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科技开发、系统运维和管理工作,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数据公司、计算机公司。

五、勘查技术与工程

专家谈专业(刘洋教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资源和能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以及地质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地球物理学科,地球物理方法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我校以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为特色。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北京石油学院于1953年和1959年分别创办的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和勘查地球物理(物探)本科专业。1994年,物探与测井专业合并为应用地球物理专业;1999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5年,我校恢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招生;2010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具有强大的学科及科研支撑,包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油气等矿藏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获得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工作者必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弹性波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电磁场理论、核物理基础、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测井解释及数字处理、重磁勘探原理、重磁电数据处理与解释。

专业特色

以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查为特色,为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具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优质实践教学平台。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本科生可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新能源、建筑/建材/工程、水工设施建设、航道治理、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基坑工程、地质灾害治理、水文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勘查、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测试技术与自动化、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或在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企业、公司等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与规划工作,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