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专业介绍

经济学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类依托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招生和培养,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个一流学科为支柱,打通课程选择和学习,夯实核心通识和宽厚学科基础,充分赋予学生选择专业、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在2004年、2008年、2012年三轮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均名列全国第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均获评A+。2017年,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9年招生专业

所属学院

教学环节专业

经济学类

经济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应用经济学院

能源经济、

国民经济管理


学生录取后、入学前,根据自身对大类所含专业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到相应学院进行学习,并接受学习指导和管理。大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基本分流,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分流至具体专业所在学院学习。分流方式完全尊重学生意愿,不设名额限制。


经济学院


学院简介


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理论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等8个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世界经济学”;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在岗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33人,讲师9人。“杰出学者支持计划”37人,其中特聘教授A岗4人,特聘教授B岗7人,青年学者A岗13人,青年学者B岗13人。


专业介绍


1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理论功底扎实、适应性强的开放型、创新型、综合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人才。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适合在政府、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等工作。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通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课堂以外的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使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开放经济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对外经济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商情和宏观经济动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3

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

该项目于2003年创办。截至2018年9月,该项目共招收15届293名学生,目前已有12届230人毕业。本科毕业后,实验班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比率近80%,硕士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近30%,目前已有几十位同学在国外知名大学研究生院留学深造。试验班学生先后在国际SSCI期刊以及国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多部专著,综合素质优秀、学术能力突出。


该实验班面向经济学院和数学学院学生进行选拔。


育人特色



经济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结构完善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牢牢地确立了国内最重要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在新时期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机关、国际国内院校、全球顶尖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工作者。


新世纪以来,经济学院在承传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教学科研改革,开办了“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经济学-数学实验班”,实施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双语教学以及外教教学等改革措施,实现了高级人才培养的连续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培养出素质拔尖、前程似锦的高校毕业生。


国际联合培养


经济学院结纳四海,贯通中西。与欧美日澳等全球30余个国家的50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开展合作研究、教师互访、联合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共享学术资源、学生交流和培养以及互设课程等方面签署了数十项协议。学院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九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联合培养项目4个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有百余名经院学子以交流生、交换生身份赴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美、日、欧著名高校学习。


升学就业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实现100%,就业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就业质量与发展状况良好。2018年本科毕业生中,国内深造和出国深造的比例分别为40%和24%,6%进入国有企业,3%进入行政机关。此外,学院还积极相应国家“双创”号召,为学生自主创业牵线搭桥。


知名校友


马   凯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

骆惠宁

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潘功胜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阎庆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吴利军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

曹远征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

汪   涛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乔   虹

摩根斯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崔   历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常   健

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段永平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



应用经济学院


学院简介


2019年,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为发展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央提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旨在研究国内外新格局、新世情的基础上,着力培养适应时代、掌握新理论和新技能、驾驭新形势的高端人才,踏实研究新时期的企业策略、行业战略和政府政策,并总结提升中国的发展经验,为世界贡献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应用经济学院拥有多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重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现有在岗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讲师6人,研究员2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一半以上。学院拥有2位二级教授,2位“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1位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4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位获得国家优青基金资助,3位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专业介绍


1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实践,了解国民经济动态,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深耕于国民经济管理实践的高端人才,仅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十余名。国民经济管理研究团队咨政助企,为国家经济发展献言献策,政学两届良性互动,人才培育结出璀璨硕果。


同时,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高校中同专业建立最早、人才培养层次最为齐全、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教学实体,是本学科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在学科基础、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2

能源经济学专业

作为国家第一个能源经济学本科专业,为全国能源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90%以上,能源经济研究团队与国际能源署、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英国苏赛克斯大学、沙特国王石油研究中心等国际知名能源研究团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学生,同时聘任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知名电力企业大唐集团等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界、业界专家任兼职教授。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和分析技术,同时突出研究世界各国能源市场和能源政策,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以及解决现实中的重大经济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


同时能源经济专业作为我国高校中同专业建立最早的教学科研单位,是本学科的奠基者与开创者。依托坚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经过八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齐全的人才培养层次,在全国能源经济学专业建设中具有标杆性和引领性。


育人特色


本科培养理念扎根中国大地,驾驭世界之变,致力于培养游走于国家宏观战略制定与管理、区域城市与产业经济发展、国际前沿学术界的精英人才。


1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经济学方法,掌握国民经济管理原理和方法,能源经济专业知识,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能源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精神,培养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通晓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了解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模式,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能从经济学专业视角观察、分析和领悟现实政治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律;掌握能源经济专业知识和主要技术,掌握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熟悉世界各国能源市场和能源政策,具备一定的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的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多元包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经济学基础人才,活跃于政治社会经济各领域之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党政军机关、高校与科研院所、政府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


2

培养要求

在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接受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训练,做到深刻理解和分析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并探求其背后之规律。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在经济学学习和研究方面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培养自身的国际化视野。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积极从事社会调研和社会公益,提高自身认知社会、理解社会、帮助社会的能力。熟练掌握专业写作、外语阅读和交流、数据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文明教养以及实事求是的踏实学风,具有强健的体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

特色课程

应用经济学院秉承“以本为本”,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课程为依托,推出有影响力的教材同时,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形成了《21世纪国民经济学教材系列》。同时,能源经济学作为国内首个开展的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形成了标杆式的教学特色课程体系。


4

课外教学

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杯”等创新竞赛。近五年来,本专业学生分别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能源青年行”调研活动一等奖等荣誉。创立“经世杯”本科生论文比赛。创立“认识祖国”大型调研活动。开展“厚重精英”厚重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的本科生实习体系,实现学生实习的全覆盖。本专业始终注重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功底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大纲、编写全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组织学生到基层和实际部门开展专业实习等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为积极监测、反馈毕业生质量,定期公布毕业生质量报告,日常性组织校友访谈会,积极聆听校友建议,支撑了人才培养工作。


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家庭能源调查”、“千人百村”、“核电接受度调查”等多项全国性调研。设立专门的能源经济实习基地,每年组织学生深入到能源行业、企业,了解能源生产、能源市场和能源管理的实践动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能源经济系聘任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联合会,知名电力企业大唐集团等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教授。


国际联合培养


应用经济学院已与全球30余个国家的50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开展合作研究、教师互访、联合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共享学术资源、学生交流和培养以及互设课程等方面签署了数十项协议。每年有近百名应用经济学院学子赴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美、日、欧著名高校进行交流、交换,占学生总人数的近一半。学院对标国际前沿学科,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在国际一流刊物论文和高引论文发表数量不断提升,部分教师在知名国际学会和国际期刊任职,学院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升学就业


应用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近7成选择继续深造,国内读研、出国留学人数分别约占40%和30%,另有约5%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政府机关工作,约25%的毕业生进入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总体就业率100%。


知名校友


尤   权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

宁吉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张松涛

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   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邱小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丁向群

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戴柏华

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黄海嵩

原安徽省副省长

熊盛文

原江西省副省长

高   烽

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王   庆

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原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万晓芳

民生租赁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