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昆仑学院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叫张盈,2015年就读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于2019年毕业,同年七月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黑土地,来到了和田,《冰山上的来客》故事久远精神永存,拥抱仰慕已久的昆仑山,开启了我实现梦想的昆仑之旅,从来时对家乡的不舍,到现在逐渐扎根和田爱上和田,由一名稚嫩的昆仑学子,成长为一名基层国家公务员干部。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这一年多来,我对和田真实的所感、所想。
一、一句使命的召唤,燃起我赴疆的愿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和我的同学在大学经营了一家加盟店,开始了我的创业生活。毕业前期,我在学校得知和田招录的消息,随后和田招录组领导到母校召开了动员宣讲会,在各位领导讲述党员前辈们在和田的奋斗史,与和田迫切需要大量有志青年去建设时,我深深的被打动,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和田的招录,当时身边的人劝我,觉得离家远、环境陌生。但是当我看到了奔赴和田前辈们的无私无畏,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决定结束创业生涯,远赴和田。
二、一种家人的陪伴,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初到和田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在距家近万里之遥的西部边疆,领导们的关心关爱给予我前进的动力。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说:“来到这里,你们将不再是大学生,而是肩负责任的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角色转变过来,敢担当、敢作为。”
培训的三个月,使我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也明确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己奉公、讲求奉献。
三、一份组织的关怀,坚定我扎根的信念
时光匆匆,为期3个月的培训很快过去,组织安排我来到了皮山县。还记得我到乡里报道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没想到食堂里竟然还为我们预留了饭菜。领导和同事们陪我们吃了第一顿饭,捧着手里的热茶,缓解了我初到陌生环境的紧张与不安,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让我的心里既踏实又感动。来到宿舍后,后勤为我们准备好了各种生活用品,大到冰箱彩电,小到拖鞋牙签,屋子里打扫的纤尘不染。简单的收拾一下行李,我便迫不及待的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报了平安,让他们也了解组织和领导们对我们的关怀。
四、一份情谊的融合,给予我幸福的收获
刚刚接手村里工作的时候,我还隐隐担心,害怕遇到不能沟通的情况,但是接触下来,我就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与热情,他们总是那样的亲切,看见你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虽然读音不标准也会努力的记住你的名字。记得是在一个寒冷的傍晚,我正好工作完毕准备回去,看到马路边焦头烂额的图如普哥哥。他在劳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割坏了,但是家里还有离不开人的小孩。我急忙骑上电摩托拉着他去卫生院紧急包扎,帮他付了医药费并送他回家,嘱咐好注意事项便离开了。等我再次去他家的时候,发现他在家墙面的红砖上写着我的名字。这个小小的举动深深的感动着我,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是我最珍贵的奖状,这使我更加坚定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探亲休假前,我专程看了看帮扶户,告知他们我即将返乡休假,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跟我电话联系,我在家中还时常和他们互通电话了解家中近况,正是这样与他们相融、互助,同生活、共奋斗,结下了不可割舍的故乡亲情,第二故乡的情愫始终萦绕我的心头,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和田有着远近闻名的玉龙喀什河,也有坐落在墨玉的乌鲁瓦提水库,有着险峻却令人神往的桑株古道,也有着神秘的尼雅古城,有赛图拉小镇的美丽与清净,也有和田夜市的喧嚣与热闹。曾经的和田漫天风沙,如今的小道整洁无暇,曾经的小城不知住几家,如今高楼林立,红砖金瓦。
转眼间,我已经在和田工作了一年的时间,在夜深人静的傍晚总会想一想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出发前的揣测与憧憬,初到时的新奇与感慨,经历中的忙碌与泰然,一年的时间仿佛弹指一挥间,工作因忙碌而充实,生活因友谊而添彩,思想因经历而成熟,人生因收获而感悟……
在此,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希望你们顺应历史潮流,不负伟大时代,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拓展胸襟视野,确立崇高信仰。挂云帆,踏万古江河,济沧海,铸不朽人生。
最后,感谢学院对我的栽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教导,真诚的邀请各位领导、老师有机会来到和田,感受下和田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品尝特色美食,我们一定拿出和田人的热情接待大家。最后祝愿母校巍巍昆仑,策马扬鞭,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你们的昆仑校友:张盈
2020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