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林学院
林学院 |
日期:2019-06-23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招生网浏览次数: 444字号:[ 大 中 小 ] |
林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 中科院院士、 林学家郑万钧, 林学家马大浦、干铎,树木育种学家叶培忠,植物病理学家李传道等中国林业科学开拓者为林学院奠基人。多年来, 学院在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累计培养本科、 硕士、 博士等各类毕业生近万名,涌现出了院士、国家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林学专家。 2007年,学院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126 人,其中教授46 人、 副教授 30 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 国家"百千才"3 人, 国家青年计划 1 人, 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 2 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6 人, 江苏省 "333" 工程第一层次 4人, 第二层次 4 人, 江苏省双创人才 1 人。学院教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10 项, 其它部省级奖项 103 项。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100 多部,自编课程讲义 21 部。 学院下设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管理、 水土保持等 5 个系, 现有林学、 森林保护、地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 6 个本科专业, 其中林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设有 8 个博士点学科, 9个硕士点学科, 1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及林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3 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 1 个国家级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学科现为江苏省优势学科,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结果为"A+"。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 1100 多名, 研究生 700 多名。学院考研升学率超过 40%,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及中科院各研究所录取, 5% 左右的毕业生赴美、 加、 英等国知名高校深造。此外,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 咨询电话: 025-85427400 025-85427410 学院网址: http://linxue.njfu.edu.cn/
学院承办国际林联大会-第四届森林论坛分会 林学 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本专业以我校林学一级学科 (全国学科评估获 "A+"),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为依托, 拥有国家级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有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病理学、 植物学、 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含肥料学)、森林生态学、经济林栽培学和水土保持学等。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生产和管理部门、企业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绿化与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林业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林学专业-修枝实习 森林保护 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 "森林保护学"、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 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雄厚的师资力量, 旨在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昆虫学、 植物病原真菌学、昆虫分类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农药学、微生物学、植物检疫学、森林防火等。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城市园林部门、 林业站、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防火办、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 应用研究、 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森林保护系实验室 地理信息科学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以及森林资源监测与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 能够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建模等具体应用。 主要课程有地图学、 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GIS 空间分析、GIS 设计与开发、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经营规划等。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从事区域与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交通运输与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研发公司等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野外测量
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胜任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品种改良、 良种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植物育种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课程。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宜在科研院所及农林业、 生物加工、 食品、 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制药等企业及生物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也可在生物领域进一步攻读研究生。
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与组织培育室 园艺 本专业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偏重于观赏植物方向,开展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活动。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繁殖、观赏植物栽培、配置与植物造及与养护等知识,培养学生生产、管理等专业技能。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果树栽培、植物生态学、园艺植物种苗学、 设施栽培学、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茶学、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盆景与插花艺术、植物配置与造景、观赏植物保护学等。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毕业生适宜到园林、园艺等相关单位从事管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方面工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本专业依托国家林草局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重点学科、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 特别注重新技术在水土流失控制中的综合应用, 增强学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山地灾害控制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岩土力学、水力学、水文学、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工程制图、 土壤侵蚀原理、 水土保持工程学、 流域管理学、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 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水利、水保、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及开发建设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监测、规划、设计和方案编制等工作。
水土保持专业-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