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外国语(国际交流)学院
外国语(国际交流)学院
外国语(国际交流)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3名,博士4名。外聘教师1名,外籍教师2名,设有英语系、朝鲜(韩国)语系、国际交流班。在校学生129名,其中国际交流学生9人。
学院近几年科研、教研立项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6项,主编以上公开出版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EI、SCI检索论文20余篇。学院教师在外研社“教学之星”讲课大赛、吉林省“外教社杯”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吉林省大学公共英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学院教师还作为指导教师“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全国大学英语竞赛(NECCS)、“外研社,当当网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省级比赛带领学生获得奖项并有多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有多媒体语音室等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外语多媒体语音室于2017年由国家专项资金配套370万扩建完善,配备有最先进的外语教学智能化平台,包括同声传译教学实训室、嵌入式录播系统以及包括雅思、交互英语等教学软件,能更好地服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需求。
学院学团活动丰富,围绕思想教育、文体活动、服务育人等方面着力打造品牌项目和精英团队,“大手拉小手,共筑七彩梦”支教团队、阿里郎文化传承团队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多次受到市校表彰,先后组织多次赴韩国和美国社会实践活动,毕业生演唱会、新生中秋晚会、大学生英语节、夜间诵读、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深受师生喜爱。近三年培育艺术团团长等校级以上文体活动精英24人,学团活动获省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5项。吉林市百优大学生3人,五四青年奖章2人,累计获得市级校级奖励32人次。
学院育人成绩显著,实施学业导师制,进行全方位,全学程育人,入学后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进行全学程育人服务,实施以来学生在就业创业、国家地方基层项目、考研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近三年来考取公务员7人(包括国家地方),事业编6人(主要集中教育、新闻等单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9人,参军入伍4人,特岗教师12人,考研19人(包括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211,985重点院校),出国留学16人(主要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创业典型3人,平均就业率96%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67%(如北京新东方等语言教育机构、三星中国技术研究院等中外合资企业等)。
★英语(文理兼招)(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英语专业设计了跨境电子商务、翻译、英语教育三个专业选修方向。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在学习专业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由选择专业选修方向。使学生修完相应专业选修方向模块课程后,掌握具有从事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企事业单位、涉外酒店、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单位有托普朗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育天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康联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长春市大桥外国语培训学校、宁波朗杰进口有限公司等。
毕业学生考取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
★朝鲜语(文理兼招)(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朝鲜语专业先后与韩国全北大学、建国大学和庆南大学合作开办“2+2”合作办学项目和交换生学习交流项目;与棒焕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定期组织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饮食服饰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民族文化,提升学生对朝鲜族文化的理解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素养。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企事业单位、涉外酒店、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朝鲜语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均保持在60%以上,就业率接近100%。学生就业单位有:三星中国技术研究院(北京)、杭州乐金电子有限公司(韩国LG)、重庆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安图县公安局、韩国汉语学院等国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
近4年毕业学生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韩国中央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的10人。2009级学生徐绿枝在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生资格,于2017年成功考入韩国庆熙大学,成为韩国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