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电子信息学院1956年始创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船舶电器装置专业,1970年随学校迁至镇江,前身为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系、电子与信息系,2002年改名为“电子信息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学院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斯特拉斯堡克莱德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出国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院教职工共127人,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44人,博士72人,海内外高水平兼职教授10余人;有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工信部首批特聘专家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产业教授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4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6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国船舶设计大师 4 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 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3 个,多人担任各类社会团体主要职务,拥有多位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水声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水声工程7个二级硕士点;控制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硕士培养领域;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水声工程6个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点
电子信息学院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列表
办学成效
学院现有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船舶综合电站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电力推进实验室、机舱自动化实验室、浙大中控过程控制联合实验室、舰船装备一体化平台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船舶通信与导航实验室、水声与通信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近年来承担各类项目200多项,总经费达数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近50项,国防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各类学生科创竞赛荣誉100余项,学生就业率和升学率一直处于很高水平。
升学就业前景
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近几年学院升学高校:伦敦国王学院、利兹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优秀校友
邓志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系。历任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校党委委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骨干专家、国家精品课程《PLC应用技术》负责人、国家教学资源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电气自动化专业)、江苏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先进个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常州市十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武进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黄文飞,男,1995年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1998年担任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冷半压式2.2万立方米乙烯液化气船建造项目的主任建造师,此后还担任首制新研某型驱逐舰的总监造师。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1年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得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学进步一等奖;2004年,黄文飞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1月,升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崔一兵,男,1982年考入镇江船舶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701研究所工作,后来下海创业。高级经济师和电气工程师双职称,江苏科技大学深蓝教授,湖北校友会会长,武汉海辰友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武昌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武汉市工商联执委、武昌区工商联副主席,民建武汉市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武昌区委企管支部主任,湖北省安全防范协会监事,湖北省公共资源、政府采购招投标评审专家,武汉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优秀企业家,2014年度和2016年度分别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黄鹤英才、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北省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胜任工业(尤其是船舶工业)控制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开发、部署应用、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硬件、网络)、自动控制理论(经典、现代、优化)、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及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公司、企业、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就业单位: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兴海联船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石(上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达博实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朱志宇,男,博士,教授。现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第四期、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八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对象,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气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镇江市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级会员,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系统控制、雷达信号处理以及智能控制。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防科技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主持、参与其它各类项目6项,共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和市厅级鉴定,获5项省部级及学会科学技术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5件。在舰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方法以及舰船交流电力系统区域供电技术方面的部分成果被专家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
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讲授《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本科课程,《自适应控制》、《小波分析》、《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等研究生课程,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注意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新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1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4项。近5年主持了6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讲的《现代控制理论》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的《现代控制理论》教材为江苏省重点教材。目前担任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的负责人。江苏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带头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工业(尤其是船舶工业)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工程、检测与仪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与PLC技术。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就业单位: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师)
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姜文刚,男,博士,教授。现任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自动化、网络控制、伺服控制、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等工作。近年来完成研究项目18项,获科技进步奖8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1993获得国家软件程序员证书,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镇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领域内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独立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业潜能、面向工业生产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与编码、信息获取与检测、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ircuit Design Training(双语课程)。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也可从事网络与信息产业及相关岗位的工作。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就业单位:
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佳仕达电通有限公司(工程师)
青岛高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禾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田雨波,男,1971年12月生,满族,2004年6月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江苏科技大学教授,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带头人。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澳大利亚Griffith University等高校做访问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所指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称号。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信息理论与工程技术基础,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服务、系统开发与制造、技术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就业单位: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解志斌,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了《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s》等多门本科生、国内与海外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教学与科学研究项目多项,近年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篇,其中ESI/SCI/EI收录9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5项,获镇江市十佳教师、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胜任工业(尤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分析研究、设计开发、部署应用、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智能仪器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就业单位: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铁建工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芊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横新软件工程(无锡)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陈红卫,女,1966年8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4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校教学模范,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船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2部江苏省重点教材,主持1门在线开放课程。
【水声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领域内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水声学原理和电子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水声工程、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的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应用等工作,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振动与声学基础、水声学原理、通信原理、声呐技术、信息论与编码、声学测量、信号检测估计、水下声信道、水下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集成电路设计。
二、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与水声工程及相关领域中从事海洋声场分析、水下噪声及减振降噪、水声信号处理、声呐及水声对抗系统与设计、水声换能器与基阵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三、名师风采
王彪,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工程与声呐技术,现为电信学院水声工程专业负责人、水声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委员、江苏省通信学会水下通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联系我们:0511-8444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