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起源于1978年镇江船舶学院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专业,1993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两个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历经几代师生员工的探索、积累、沉淀和升华,特别是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有教职工103人,教授17人、副教授37人、博士学位59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69%);拥有双聘院士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突贡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其他省级人才19人。

  

学科建设

“机械工程学科”为“国家一流专业”、“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类”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并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学科共享国家级实验平台3个;拥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拥有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0余家;近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等、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EI收录论文70余篇。

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列表


  

办学成效

学院秉承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业率均在99%以上(其中升学率23%左右),研究生就业一直保持100%;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其他各类省部级竞赛奖450余人次。迄今为止,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国船舶行业以及各领域的重要骨干力量,也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升学就业前景

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领导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院本科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9%(部分同学继续考研)以上,其中23%升学(含境外留学)深造

  

优秀校友


张明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历任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汉光机械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分厂厂长、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监事,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改革办主任。

  


张义辅,1989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过毅成,2002年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同年赴日本东京学习机械加工。2005年9月回国,开始创业成立了无锡正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在经历了5年的历练和摸索,公司由原来人数为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变成了技术能力过关、替世界500强企业可以直接供货的合格供应商。现任无锡正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械、船舶海工及国防行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能胜任机械(特别是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应用研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

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工程基础训练(金工)、企业实习。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体系里涵盖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与生产管理等知识内容,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船舶、汽车、物流、制药、食品等任何生产型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事机械工程技术、设计研发、机械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能事业部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南造船厂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工程师

富士康(淮安)有限公司工程师

旭硝子汽车玻璃(苏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周宏根教授,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担任第三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船舶工程》编委。主要从事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生物机械工程。获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企业联合攻关项目20余项。

  

  

 

唐文献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人选。主要从事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6件、软件著作权11件;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1项;承担研究院所、企事业等单位委托开发项目20余项(其中大型工程项目2项)。

  

  

 

朱永梅教授,镇江市“十佳教师”、校优秀教师。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海工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微结构特征及曲面结构特征等方面研究。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等科研、教学奖励12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3本;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篇;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船舶行业及地方装备制造类企业,培养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机械、电子、控制和计算机等学科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胜任现代机电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接口技术,机电传动控制。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体系里涵盖了产品设计、控制、维护与生产管理等知识内容,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及电器及其他生产型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工程师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能事业部工程师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江南造船厂工程师

富士康(淮安)有限公司工程师

旭硝子汽车玻璃(苏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钟伟副教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气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校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气体润滑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出版教材1本,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

  

  

  

  

工业设计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船舶海工以及互联网+创意设计行业,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理论、技能,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及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设计创新思维、艺术审美/创造/表现、工程应用等能力,具有智能交互设计、品牌设计与管理等创新专业技能。能策略性解决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等设计问题,服务于机电产品、船海装备及环境设计创意领域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表现,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综合型学科,涉及艺术、工程技术、文化、用户心理、商业营销等。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

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设计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设计师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

江南造船厂设计师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

富士康(淮安)有限公司设计师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设计师

卡斯马星乔瑞汽车系统(杭州)有限公司设计师

  

三、名师风采

 

    刘李明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镇江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工业设计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整合创新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在游船游艇、工程装备创意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经验,先后在中国“好设计”等设计大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公告,我国高校首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就业方向
    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联系我们0511-84401140

  

学院网址:http://jixie.j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