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高校直通车

 

 

 

已有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院系设置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她的前身数学系创建于1934年,统计系创建于1989年,是中国大学历史悠久的数学系和统计系之一。许多著名数学家,如:熊庆来、何鲁、华罗庚、陈省身、何衍璇、王世魁、庄圻泰等都曾在云南大学数学系任教,他们都曾为云南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年来,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学院现拥有数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统计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大数据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以及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均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和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数理基地”,“徐宗本院士工作站”,“云南省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建模与数据集成实验室)”,“云南省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复杂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省创新团队”、“云南大学运筹学省创新团队(培育)”、“云南省高校计算理论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数学与统计学院现已形成以近代分析、代数、微分方程、组合最优化与算法理论和数理统计为代表的5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职称、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合理的、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工69人(教师6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7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兼职院士2人、兼职教授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际统计学会推选会员1人,国际泛华统计协会“Board of Directors”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突”、“省贴”3人,云南省“高端引进人才”2人,云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云南省“云岭学者”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现已形成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师资队伍,为切实提高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学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地区、青年及专项,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1项,以及云南省统计局、昆明市统计局、中铁二院等横向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目前,目前在读本科生794人,硕士研究生274人(含国际留学生1人),博士研究生49人,博士后科研人员16人(其中师资博士后9人)。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积极想办法改善教学科研环境,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大奖。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潜力的数学、统计工作者,更有一些已经成为知名学者、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以及各级领导或专家。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代码:070101

专业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科学计算、数学研究、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现代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实际问题,并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释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计算方法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在生产、经营、科技、金融等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实习准备工作中统一组织的学生演讲大赛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数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完成本硕博的修读。本专业从数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持续发展策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实力较强、呈高学位态势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云南省“高端引进人才”1人,云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本专业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含博导)。为扩大培养结构,学位点聘请了校外的博士生导师3人。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以云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有160余篇被SCI收录,特别是有11篇论文发表在《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J.Differential Equations》,《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上发表的论文得到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获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2项。出版教材5部。

辛周平教授生动有趣却蕴含着精妙数学思维的报告

拥有“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实验室”、“云南大学离散数学与网络设计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建模与数据集成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计算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五个实验室共有440台电脑,并有曙光TC4000高性能集群64颗CPU以及网络电话调查系统,实现了远程登陆计算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与数学和统计有关的正版软件如:C++、Matlab、Eviews、SAS、SPSS以及R软件等。实验室安装有电子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屏幕广播教学,实现多媒体教室高效互动教学。同时,实验室均配有投影设备,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年有大量的著名海内外学者到本专业做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最前言的数学动态和发展方向,一睹大师风采,接触高端学者,培养学习兴趣。

全院师生听专家报告

本专业拥有四个固定的实习基地,涉及到中学、金融业、互联网业,能够为大四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体验,确保在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前和社会提前接触,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每年有5位同学会被挑选参加“云大-复旦”联合培养项目,学制采取“1+2+1”模式,大二大三两年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按要求修满80学分,就可以获得云大-复旦联合培养认证,最终的毕业证上将会加盖复旦大学公章。该机制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代码:070102

专业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计算方法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江松院士介绍大规模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数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完成本硕博的修读。本专业从数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持续发展策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实力较强、呈高学位态势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云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本专业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含博导)。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以云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被SCI收录,特别是有4篇论文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等上发表的论文得到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获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得专利36项。

实习准备工作中统一组织的学生演讲大赛

拥有“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实验室”、“云南大学离散数学与网络设计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建模与数据集成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计算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五个实验室共有440台电脑,并有曙光TC4000高性能集群64颗CPU以及网络电话调查系统,实现了远程登陆计算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与数学和统计有关的正版软件如:C++、Matlab、Eviews、SAS、SPSS以及R软件等。实验室安装有电子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屏幕广播教学,实现多媒体教室高效互动教学。同时,实验室均配有投影设备,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年有大量的著名海内外学者到本专业做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最前言的数学动态和发展方向,一睹大师风采,接触高端学者,培养学习兴趣。

本专业学生获得2017年全国高校密码挑战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本专业拥有四个固定的实习基地,涉及到中学、金融证券业、互联网业、软件开发业,能够为大四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体验,确保在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前和社会提前接触,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领略不同大学的文化,本专业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建立了交换生机制, 大一结束前根据学生自愿申请,选拔出10位以下的学生在大二期间送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生学习。该机制能够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学习知识,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数理基础科学

专业代码:070103T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基础理论课程,参加计算机编程及物理实验培训,掌握必备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编程技术,熟悉数值计算及数据处理方法,接受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训练,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培养目标: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数学方向)强化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科研道德规范,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接受一定的科研训练,有一定实验技能的“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拔尖科研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力学、热学、电磁学、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

就业方向:本科毕业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中学等科技和教育单位在数学、物理学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继续深造或者从事研发、教学任务、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

王兆军做统计建模的学术报告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在近25年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理基地班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培养模式、条件氛围、管理制度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数学、物理基础,热爱科学研究,富有创新意识的宽口径、厚基础的高水平人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6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云南省“高端引进人才”1人,云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本专业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含博导)。为扩大培养结构,学位点聘请了校外的博士生导师3人。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以云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有160余篇被SCI收录,特别是有11篇论文发表在《Fuzzy Sets and Systems》,《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上发表的论文得到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1人。获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2项。出版教材5部。

实习准备工作中统一组织的学生演讲大赛

拥有“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实验室”、“云南大学离散数学与网络设计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建模与数据集成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计算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五个实验室共有440台电脑,并有曙光TC4000高性能集群64颗CPU以及网络电话调查系统,实现了远程登陆计算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与数学和统计有关的正版软件如:C++、Matlab、Eviews、SAS、SPSS以及R软件等。实验室安装有电子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屏幕广播教学,实现多媒体教室高效互动教学。同时,实验室均配有投影设备,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来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云南大学毕业的王时嘉博士做报告

每年有大量的著名海内外学者到本专业做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最前言的数学动态和发展方向,一睹大师风采,接触高端学者,培养学习兴趣。

本专业拥有四个固定的实习基地,涉及到中学、金融业、互联网业,能够为大四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体验,确保在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前和社会提前接触,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专业前三个学期学习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有着厚实的数理基础,综合素质高,发展方展前景广。保研名额较普通专业有一定倾斜,其中大部分保送到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生参加手语风采大赛


统计学

专业代码:071201

一、专业简介

云南大学统计学科于1983年获“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于1986年被列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并于2001年被评定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名,1989年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统计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博到博士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际统计学会推选会员1人。本学科现有外聘教师8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近五年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19人,本科生285人,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105人,本科生271人。

本学科现有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云南大学复杂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省创新团队、省级院士工作站。

统计界专家为我系学生开设学术讲座

二、培养目标

本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造就“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潜力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宗旨,统计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统计理论素养,熟练的计算机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具备专业学习与应用所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卓越创新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数据分析人才。

台湾逢甲大学的教师来我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

2 . 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 . 掌握搜集数据的科学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预测;

4 .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具备获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的能力;

5 . 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行业领域(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调查、生物、医药、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环境和减灾等)中问题的能力与应用创新意识;

6 .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具有统计学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 . 具有进一步职业发展能力;

8 . 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2项

四、主要专业课程

本学科秉承“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开设有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统计计算、应用回归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试验设计、抽样调查等专业核心课程;应用随机过程、贝叶斯统计、分类数据统计分析、描述统计、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投资风险管理、寿险精算等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有大量实验课和社会实践环节。

我系本科生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五、标准修业年限4 年

六、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七、社会需求

由于社会各部门对统计学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包括:需要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部门;大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分析、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高等院校、中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调查公司、咨询公司等数据分析专门机构,以及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等等。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签署合作培养本科生协议,包括3+1和短期交流两种模式。

云南省统计局开展统计进校园活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代码:080910T

一、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形成知识、支持决策,从而实现大数据价值的系统化理论与方法。它是计算机、统计学、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拥有高层人才如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拥有学科平台如下: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1个。

本学科多次举办大数据相关的学术会议,2018年10月在昆明举办大规模复杂数据分析的统计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海内外专家有:王军辉、南斌、徐蓉晖、朱仲义、张新生、苏之华、朱利平、瞿培勇、何旭铭等,参会单位有罗格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复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密西根大学、云南大学等。2019年1月在西双版纳举办。

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二、培养目标

本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造就“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潜力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宗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统计理论素养,缜密的数据思维,熟练的计算机及数据分析软件应用能力,具备专业学习与应用所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卓越创新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数据分析人才。

全院师生听专家报告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技术,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数据收集、处理、提取、分析、应用等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2. 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技术,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数据收集、处理、提取、分析、应用以及创新等能力;

3.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探索、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 知识面广,具备在新的行业及领域(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调查、生物、医药、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环境和减灾等)中快速学习并应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理论、方法和技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具备了解数据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并且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 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7. 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能力。

唐年胜教授给学生做学术报告

四、主要专业课程

本学科秉承“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开设有数据科学导论、数据科学概率基础、数据科学统计基础、数据科学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数学分析(1)、(2)、数据科学的编程基础、数据科学算法、大数据预处理、应用回归分析、大数据分布式算法、机器学习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课程,并且设置有大量实验课和社会实践环节。

五、标准修业年限:4 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社会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部门对数据科学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剧增,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以下部门就业:需要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部门;大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分析、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高等、中等学校、科研院所;调查公司、咨询公司等数据分析专门机构,以及产生大数据处理及分析需求的各产业部门等等。

八、国际合作交流

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签署合作培养本科生协议,包括3+1和短期交流两种模式。


学院办公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格物楼3栋

学院联系电话:65033700

学院传真电话:65033700